房屋养老金——资金筹集多渠道 百姓可吃定心丸

tamoadmin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8月2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消息一出,就有人发出“设立房屋养老金,业主又要掏钱了”等言论。其实,这是对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误读和曲解。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是完善房屋安全治理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进入城市更新时期后,坚持人民至上,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既管基础又管长远。这项制度不仅不会增加群众负担,还有利于解决居民购房的后顾之忧。

资金哪里来?——

地方政府多方式筹集“公共账户”

“房屋养老金,顾名思义,是指为保障房屋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能安全正常使用,需对房屋建筑主要结构及其附属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养护、维修、更新的资金”。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湖北住房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陈淑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借鉴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思路,房屋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其中,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目前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号建立起来”。公共账户的资金筹集,主要是按照“取之于房,用之于房”的思想、“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等方式进行筹集,为房屋安全兜底。比如,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土地出让收入、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以及社会捐助等。

“事实上,公共账户的资金并不需要老百姓出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说,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实际上还会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从理论上讲,保障房屋正常使用及安全的维修更新等费用应由房屋所有权人自己承担。政府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后,有关费用就可以由房屋所有权人以外的渠道来解决了。

柴强补充说,建立房屋养老金的房屋,主要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住房特别是住宅小区,即房屋内有多户家庭的楼房,不包括独立的只有一个业主的房屋。“建立房屋养老金也不是要把未来房屋养老所需的全部资金一次性筹集到位,而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步积累。”

资金用在哪儿——

“护航”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

“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目的,就是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李宇嘉解释说,其实,就是用“养老金”账户里的钱,为房屋把体检发现的“疾病”(比如C、D级危房)“治好”。“当然,它还可以用来给房屋‘上保险’,一方面应对房屋出现的‘大病大灾’(比如私拆承重墙导致的财产生命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防范新建、改扩建等施工可能带来的质量问题。”他补充说。

过去,在大规模建设的“住房短缺”时期,部分住房(比如自建房)在规划设计、建造和工艺上存在一些缺陷。交付入住后也会出现一些使用上的问题,如存在私自装修、加建等行为,加上楼栋(墙体、楼梯、楼顶)、公共区域(水电管气路网等)因长期使用、功能老化,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个人账户的资金基本就是用来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公共账户资金则主要用于房屋体检和保险等支出。”

对于房屋养老金用途,阎建军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个人账户是在已经运转20多年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无需人民群众在现行制度之外另行缴纳资金。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就是让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有序有效运转起来,为电梯保险和外墙面保险等筹资,解决人民群众燃眉之急。而公共账户资金除了用于公共体检外,也可用于房屋应急托底保障。在外墙脱落、房屋渗水、电梯故障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可拿来用于及时排险,对于没有缴存专项维修资金或者维修资金使用存在困难的房屋,先行垫付资金开展紧急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其实,还是为了筑牢房屋安全防线。”

标签: #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