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从近期相关部门发布的财务造假案例看,从严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维护良好市场生态的政策合力正在不断强化。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的痼疾,相关部门通过精准打击关键少数,加大“行民刑”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构建综合惩防长效机制等举措,强力破除财务造假生态圈。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的惩防新格局有望加快形成。
让造假者人财两空
业内人士认为,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案中,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往往是幕后主使者,精准打击这些关键少数至关重要。
从近期案件来看,监管部门对这些始作俑者施以巨额罚款,对相关人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不仅令其倾家荡产,还要断送其职业生涯;涉嫌构成犯罪的,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强化执法威慑,配合投资者大力追偿挽损,让造假者人财两空。例如,*ST华铁(维权)时任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决策实施案涉违法行为,为“首恶”,监管机构对其合计处以高达800万元巨额罚款,同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为“首恶”,必严惩。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认为,精准打击关键少数,是监管部门“追首恶”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净化证券市场诚信环境。
“行民刑”立体化追责
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行民刑”立体化追责正无缝衔接,形成合力。
以近期纳入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的紫晶存储案为例:在行政处罚方面,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共被处以9071万元罚款,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在民事赔偿方面,中介机构通过先行赔付方式赔偿16986名投资者10.86亿元,四家中介机构另行交纳承诺金约1.89亿元;在刑事追责方面,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实际控制人被检察院批捕。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成龙说,透过上述案件,可以看到,打击违法者不单是行政处罚,还包括民事索赔、刑事惩戒等追责链条。有关部门对恶性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刑事、民事全方位立体化打击,将让说假话、做假账、藏真话的违法者人财两空。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认为,各职能管理部门之间加强协同监管,是惩治财务造假等链条上除上市公司外的其他主体的关键,也是体现惩防体系综合性的关键。
增强公司治理内生约束
业内人士认为,破除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生态圈,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构建综合惩防长效机制,增强公司治理内生约束,推动公司内部建立追责机制。同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依法暂停或禁止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完善资本市场会计、审计相关规则等。
在推动公司内部建立追责机制方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加强持续监管,明确发行人、上市公司内控机制要求,进一步强化对独立董事的要求,对上市公司可能涉嫌财务造假的行为加强信息披露约束,对关联审计机构、交易方等对象全覆盖,对存疑的信披业务、交易行为进行全链条穿透式查处,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要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内部追责机制,倒逼关键少数履职尽责。
对于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严肃追究配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第三方的法律责任。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黄江东认为,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督促其勤勉尽责,对于建设有序的证券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对中介机构的责任追究也应精准、适当。
在专家看来,构建综合惩防长效机制还需加强联合惩戒与社会监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财务造假既是失信行为,也是侵权行为。应将财务造假、资金占用和配合造假等严重违法失信主体纳入金融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在提高奖励金额的同时,强化对“吹哨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标签: #财务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