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获悉,公募FOF近日出现了知名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的情况。8月10日,根据浦银安盛基金的公告,该公司FOF业务总监陈曙亮一口气卸任了在管的9只产品,并且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Wind数据显示,陈曙亮的管理规模从2021年二季度便突破百亿元大关,2022年一季度达到137.95亿元的高峰,一度是业内FOF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之一,今年年初他还发行了一只新基金。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有多只FOF已经启动或完成清盘,并且全市场还有大量规模不足2亿元,甚至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FOF”存在,能否扛过成立后的“三年大考”已经成为摆在部分产品和公司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知名FOF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9只产品
8月10日,浦银安盛基金一口气公布了旗下9只公募FOF变更基金经理的公告,一时间引发行业关注。
这9只产品此前都由该公司FOF业务总监、知名FOF基金经理陈曙亮管理,经过此轮集中卸任,他目前已无在管产品,并且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之所以引发业内关注,不仅是因为陈曙亮有着多年证券从业经验和投资经验,具备权益、债券、QDII、年金和FOF等领域丰富投资经验,曾是浦银安盛的FOF业务总监,还因为他曾经是全市场FOF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在加入浦银安盛之前,陈曙亮曾在富国基金任职多年,担任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并且2014年就开始致力于以FOF为代表的创新产品研究。入职浦银安盛之后,他先后管理过10只FOF产品,管理规模在2021年二季度末突破百亿元大关、2022年一季度末达到137.95亿元。不过此后他的管理规模就开始一路下滑,虽然2024年年初发行了新产品浦银安盛招睿精选3个月持有期基金,但截至今年二季度的最新管理规模仅有36.8亿元。
从他管理的产品业绩来看,分化也比较明显。例如,同为偏股混合型FOF,他从2022年7月开始管理的浦银安盛睿和优选3个月持有A,任职回报-4.03%%,在111只同类产品中排在首位,但是从同年2月开始管理的浦银安盛泰和配置6个月持有A,任职回报却为-31.63%、回报排名在同类产品中位于后20%;偏债混合型FOF中,浦银安盛颐和稳健养老一年A的任职回报为4.76%,浦银安盛颐享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A却为-8.53%。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公开采访中,陈曙亮曾表示,公募基金短期收益主要还是靠风格贝塔、行业贝塔来驱动,多数短期绩优基金经理可以归为“时势造英雄”,只有向上的权益投资周期,没有永葆青春的“牛人牛基”,很难有单一产品可以穿越风格、穿越周期。因此从投资基金的维度来看,他指出了两条获取收益的主要路径:一条是优选短期表现最为强劲的产品;另一条则是“积跬步以致千里”,选择具备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产品。
多只产品密集公告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公募FOF发展引担忧
事实上,除了陈曙亮的突然“清仓式”卸任,近日还有多只FOF产品密集公告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也引发行业关注。
首先是8月9日,银河基金公告称,旗下银河悦宁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发起(FOF)的《基金合同》中约定,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并按约定程序进行清算,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持有人大会的方式延续本《基金合同》期限。
8月10日,博时基金也发布了类似的公告,产品是博时养老目标2035三年混合(FOF)。该基金的合同生效日为2021年8月27日,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日为今年8月27日。若截至8月27日日终,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将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基金财产清算并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目前,该基金已暂停申购、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就在同一天,南方基金也发布了旗下南方景气楚荟3个月持有混合(FOF)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银河悦宁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FOF、博时养老目标2035三年混合(FOF)、南方景气楚荟3个月持有混合(FOF)的最新规模分别为0.09亿元、0.12亿元和0.49亿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多只养老FOF接连清盘,每经记者对此进行了连续跟踪报道。彼时就有公募人士指出,几年前为了保成立,部分公募FOF产品采取了发起式基金的方式设立。这样一来的后果就是,虽然成立门槛较低,但几年之后产品却要面临存续规模能否达到2亿元的生存门槛,“满足不了条件的产品未来肯定还是要清盘的”。
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清盘的公募FOF已经达到了11只,此外还有多只FOF产品发行失败。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全市场还有大量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公募FOF存在,可以说基本上就是在清盘边缘徘徊,能否保壳主要还是看公司意志和愿意付出的成本(基金名单附在文章最后)。
公募FOF规模变化(数据来自Wind,截至8月9日)
对于FOF的频频清盘和规模的迷你化,多位受访人士对每经记者表示,背后的原因是比较综合的,与市场环境变化、业绩表现尴尬、投资者认可度不高等都有关系。举个例子,截至8月9日,全市场有业绩的911只公募FOF中(份额分开计算),年内收益为负的产品达到642只、占总数的七成,多只产品亏损超过15%,平均收益率为-3.20%,似乎并不是很符合这类产品“业绩稳健、适度收益”的定位。
另一方面,近两年权益类资产表现不佳,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持仓整体缩减,也直接影响了FOF的资金规模和业绩表现。此外还有公募高管指出,与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相比,FOF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存在差距,许多人员是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缺乏较深的基金研究背景,也不利于这类产品的长期稳定发展。
“现在其实是公募FOF比较关键的一个时期了,市场出清也是正常的。一方面基金管理人要加强FOF团队的研究实力和投资管理技能,要有好的业绩才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应继续提高市场和投资者对FOF价值的接受度,FOF长期配置的价值要被认识到才行。”上述高管表示。
总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公募FOF一览(份额合并计算,数据来自Wind,截至8月9日)
标签: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