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9日讯(记者 王宏)今日央行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与一季度报告的“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内容不同,二季度报告的专栏4,特别解释了资管产品净值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
过去几个月,央行已通过多个渠道向市场提示债市风险,接近权威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央行最新《报告》设置这一专栏,也是在提醒公众投资者理性评估市场风险,审慎开展相关资管产品投资。业内专家也指出,净值化机制下资管产品没有刚性兑付,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与股市、债市投资的逻辑本质上类似。投资者应关注长债利率走势,注意投资亏损。
设专栏普及净制化机制,央行再度提示债市风险
今年以来,债市持续火热,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和年化收益率走高,吸引了不少公众投资者。7月末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3%,而当前银行3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还不到2%,部分投资者就将银行存款转换成这类理财产品。
实际上,净值化有助于明确资管产品风险和收益归属。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后,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业内人士表示,净值化机制下,产品收益率变动信息更加透明,有助于明确资管产品风险和收益归属,也真正体现了“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资管本质。
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我国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大约由10万亿元增加至26万亿元,占比由43%上升至97%,净值化管理成为大势所趋。
但专家提醒,净值化机制下资管产品投资者需增强风险意识。专家表示,在净值化机制下,投资收益率随净值动态变化,若债市转向,相关资管产品净值也会回撤,投资者不能只依据当前年化收益率进行投资决策,若赎回时机不当,可能会从浮盈转为实亏。
“今年以来,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回撤也会很大”,《报告》专栏4指出。
《报告》专栏4还提醒公众投资者要综合权衡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在净值化环境下,资管产品投资收益和风险是对等的,实际收益最终依赖于底层资产市场价值的动态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当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不同投资产品收益。存款利率看似偏低,收益是确定可实现的,对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而言,未尝不是理性选择。
净值化机制下资管产品没有刚兑,投资者应关注长债利率走势
业内专家分析,近几个月长债收益率持续、快速下行,既反映市场对长期增长预期偏弱,也有短期供求扰动的影响。从我国2035年要实现人均GDP翻番目标和长期经济基本面看,市场预期与经济长期增长情况是存在偏差的,当前这么低的长债收益率是不可持续的。
“未来利率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投向债市的资管产品净值也会随之回撤,现在入场的投资者,高位接盘的风险很大”,上述专家表示。
《报告》专栏4也表示,资管产品的收益率是不断变动的,投资风险大于存款,其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是通过承担价格波动风险换来的。随着资管行业进一步向净值化方向转型,投资者将逐步承担更多净值波动风险。
上述专家则表示,净值化机制下,资管产品没有刚性兑付,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与股市、债市投资的逻辑本质上是类似的。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潮中,不少产品破净,很多投资者就因此遭受了亏损。
标签: #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