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摘要
快讯正文
内部人士透露,自今年以来,共有883位基金经理公告离职,同时,公募基金行业也面临226位基金经理的离职潮。在公募基金行业薪酬新政实施后,许多基金经理因薪酬问题而选择离职,引起市场对于人才流失的担忧。
基金经理离职后的新去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了解,部分离职的基金经理选择加入其他公募基金公司,而一些业绩优良的基金经理则转向私募基金行业,寻求更高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
【限薪新政或加剧公募基金经理流失】
今年4月,公募基金行业再次传出限薪消息。自前年以来,关于公募基金行业限薪的传闻不断,市场预期的年薪上限从5000万元逐步降低至120万元。业内人士表示,若基金经理年薪降至120万元,将导致大量权益基金经理寻找新的职业机会。
另外,按照规定,公募基金经理的绩效和薪酬需要递延三年支付,且基金经理需将至少30%的当年绩效薪酬购买自家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业内人士认为,薪酬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大量基金经理出走,从而加剧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对中小基金公司构成严重挑战。
【基金经理离任选择“公奔私”或“公奔公”】
离职基金经理的职业选择包括“公奔私”和“公奔公”两种路径。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如董承非、周应波、林森等选择备案私募公司,而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如白冰洋、汤戈、陈金伟等则选择转会至大型公募基金公司。
私募基金经理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管理费分成等部分,且部分私募基金公司还会为基金经理提供股权激励计划,增强基金经理对公司的长期忠诚度。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相对稳定,即使基金回报不佳,也有卸任、调岗或是减少绩效等回旋余地。
【奔私后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不一】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从业背景为公募的私募基金经理有近400位。今年以来有业绩披露的383位公募背景基金经理,年内平均收益为0.79%,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5.05%,整体跑输指数。其中,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经理仅占一半,有公募背景的基金经理在私募领域的表现并不理想。
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与投资回报率、超额收益直接挂钩,但一些奔私后的基金经理尽管具备强大的投资能力,却面临私募投研支持不足、需要处理公司运营、销售等事务的挑战。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奔私后可能对私募的平仓线不习惯,且连续几年净值较低时,就无法获得业绩提成,导致收入微薄。
总之,基金经理离职潮和薪酬政策调整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行业需要关注人才流失问题,以避免对中小基金公司构成致命打击。同时,基金经理在选择职业发展路径时也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实现更好的投资业绩和职业发展。
标签: #基金